我院博士生韩兵受邀参加“新文化新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研究”研讨会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两周年之际,为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感悟其思想伟力、真理伟力、实践伟力,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在江西弋阳联合主办“新文化新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研究”研讨会。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原委员、教授冯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辛向阳,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剑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运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艳国,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伯项,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挂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倪爱珍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致辞和主旨发言。开幕式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肖洪波主持,主旨发言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樊宾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雪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许军,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俊龙,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何建津,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凤祥出席会议。
会议特邀6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冯俊以《“七个着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要求和行动纲领》为题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七个着力”作为其落地见效的着力点,是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与实践方法,将文明传承、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弘扬等时代课题紧密联结,为文化强国建设定向领航。辛向阳以《深入研究“两个结合”的真理性》为题指出,“两个结合”是党探索三大规律的重要成果,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性,助力把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底蕴,以马克思主义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激活其生命力。刘建军以《“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历史必然、历史难度、历史意义》为题指出,“两个结合”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从抽象整体到具体整体的跃升,需把握时代条件,持续推进落实。张艳国以《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题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标志着党对文化建设规律、先进文化方向等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是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发展自信的时代表征,需要贯穿宣传思想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胡伯项以《把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推动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为题指出,文化与城市相互赋能,人民是发展核心动力。地方特色文化需坚持赓续文脉与立足时代并重、实践参与与交流互鉴并举,以文化撬动城市能级跃升,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动能。倪爱珍以《构建中华陶瓷叙事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题指出,陶瓷是中华文明的“见证物”、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国际交流的“世界语”。构建中华陶瓷叙事体系是战略性文化工程,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实现从“器物叙事”到“文明叙事”的转化,将陶瓷打造成承载中国价值的文明符号,助力塑造中国形象。
会议同步设置三场平行论坛,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多维阐释与学理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新的文化使命引领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研讨,从多元视角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凝聚文化繁荣发展共识。本次会议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六省一市地方社科院及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优秀论文作者代表近100人。据悉,会议共收到投稿近500篇,经评审评选出55篇参会论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列宁公园,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